“拍照可以,但不能拍近景。”在新华医疗科技园的智慧感控研究中心内,忙碌的工作人员中止手头的调试动作,提醒着正在参观拍摄的一行人。
该中心是新华医疗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主阵地之一,说是该园区消毒灭菌设备研发生产基地的“神经中枢”并不为过。
时针拨回到去年的10月19日,由新华医疗感控事业部建设的齐鲁医院智慧化消毒供应中心完成系统联机调试工作,正式投入使用。这也标志着在国内消毒供应中心的智慧化进程中,新华医疗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
新华医疗智慧化消毒供应中心项目部部长李现刚算了笔账,智慧化消毒供应中心投入使用后,预计同样工作量人员可减少15%,医疗器械损耗可降低10%-15%,蒸汽等能源消耗可降低12%……“整套系统及设备,都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成果。”李现刚不无骄傲地说。
从2019年3月成立项目部,到2020年8月项目正式落地,其间,项目部啃下的硬骨头不计其数。“不仅要监控数据,还要实现需求分析和资源调度,从零开始搭建‘智慧大脑’极其复杂。”李现刚说。
优化智慧化消毒供应中心,李现刚有着近乎严苛的追求:要想让“智慧大脑”真正成为解放人力医疗器械智能化消杀系统,运行和调度必须足够精准。
严苛的背后,是至今难忘的“惊心动魄”。2019年10月,李现刚与几名同事带着“智慧大脑”和物流机器人等新产品前往青岛参展,这是智慧化消毒供应中心系列产品的首次亮相。开展当日凌晨2点左右调试设备时,他们发现物流机器人产生了25mm左右的定位误差。这将直接导致物流机器人无法将器械精准送入清洗机器行。
六七个小时过去了,调试仍不见效。“这还展示个啥?”眼瞅着即将开展,李现刚旁边的小杨和小周两人着急了。就在此时,李现刚发现物流机器人的激光雷达产生了松动,“会不会是因此导致扫描不准,才加大了定位误差?”李现刚边想边动手,稍作调试后,果然机器人成功将器械运输到目的地。
这次的“有惊无险”让李现刚意识到,只有严格把控每一处细节,保证各环节精准运行,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智能化消毒供应。
新华医疗党群工作部副部长吕鹏坦言,新华医疗早已将自主创新作为布局发展的“指挥棒”,“未来,我们将把更多精力放在先进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研发和运用上,争做国内国际医疗器械行业的引领者。”
文章来源:大众日报